過去幾個月,由于可用空箱嚴重短缺,全球供應(yīng)鏈受到了沖擊,令出口商非常頭疼。然而,新的研究表明,集裝箱供應(yīng)鏈中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--空集裝箱平均在倉庫中停留45天,而在中國,每個閑置集裝箱的平均時間超過兩個月。
德國公司FraunhoferCML和Container xChange的研究項目表明,盡管中國和美國迫切需要集裝箱,但空箱在倉庫中的平均停留時間為61-66天,遠高于全球45天的平均水平。
通常美國東海岸是集裝箱設(shè)備的過剩地點(去年40DC的集裝箱可用率值為0.7),但集裝箱的可用率下降至0.43,表明實際上比需要的集裝箱少。
研究人員說,與中東(平均21天)和歐洲(平均23天)相比,北美地區(qū)85天和亞洲地區(qū)129天的高標準偏差表明,很多情況下集裝箱在倉庫內(nèi)停留的時間比平均水準要多得多。
Container xChange是一個將用戶和供應(yīng)商聯(lián)系起來的平臺,該平臺表示,中國各地的集裝箱可用性仍處于創(chuàng)紀錄的低位,而來自亞洲的海運集裝箱激增使美國港口不堪重負,零售商都著急渴望商品上架。
海運市場不僅嚴重缺乏40尺高箱(hc) ,而且40尺標準箱也出現(xiàn)了短缺,甚至20尺的集裝箱有時也緊缺嚴重。
40HCs的集裝箱可用率僅為0.05 CAx(集裝箱可用率)點,而去年同期為0.63。
亞洲的集裝箱制造業(yè)正加班加點生產(chǎn),其中占據(jù)全球集裝箱制造市場份額45%,全球最大的集裝箱制造商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(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)宣布其訂單增加。
工廠正在加緊造箱,集裝箱訂單已經(jīng)排到明年一季度。即使這樣,數(shù)百萬的貨柜需求,讓造柜遠水解不了近渴,全球三大租柜巨頭已發(fā)出警告,缺柜情況還將持續(xù)四個月。
中國貨主、貨代滿世界"求"空箱,但空箱到底去哪了?答案很簡單,在別的港口堵著出不來。
在亞洲港航界為了空箱急得焦頭爛額的同時,雖然運力短缺 ,可以通過漲價來推動船公司取消停航 、加船,增加運力;可是大量裝滿貨物的集裝箱嚴重滯留在歐美的港口和倉庫,無法動彈。
為了緩解設(shè)備的嚴重不平衡,航運公司對歐洲和美國的出口采取了積極的策略,暫停訂單,寧愿用盡可能多的空箱來填補回程船只。
實際上,為了阻止除最貴重貨物以外的所有貨物,歐洲出口到亞洲的出口商被要求每40英尺貨柜支付超過5000美元的費用,以確保12月份的裝運。一家英國貨代表示,許多航運公司現(xiàn)在拒絕接受1月中旬之前的出口訂單。"我們的客戶愿意支付如此高昂的運費,但是由于港口擁堵,我們?nèi)栽谂Φ匕严渥舆\走。已經(jīng)有一些箱子在碼頭上擱置了四個多星期了,仍然不知道什么時候裝船。"
與此同時,亞洲急需的空箱分散在歐洲各地的倉庫中,尤其是在英國,陷入困境的港口不得不限制集裝箱提運到已經(jīng)擁擠不堪的碼頭上。
當(dāng)前集裝箱短缺的問題,是全球供應(yīng)鏈史上百年一遇的難題,短期內(nèi)基本就是無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