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數據顯示,4月1日-8日,全球集裝箱訂艙量環比大幅下跌49%,美國從中國進口箱量環比下跌64%。
航運業承載著全球90%以上的貿易量,是連接各國貿易的重要紐帶。然而美國在全球范圍內掀起的關稅大戰,重創全球貿易,也給航運業帶來巨大沖擊,中美貿易航線首當其沖。
美國總統特朗普自2025年1月上任至今,接連發起關稅戰,經過多輪加征關稅,目前已對中國商品累計加征145%的關稅。如果疊加2024年拜登政府加征的關稅,部分中國出口至美國商品的關稅已高達245%。
此外,中國發往美國的小額跨境包裹,也從免稅改為征收高額關稅。根據白宮4月9日發布的公告,自5月2日起,對含有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貨物,且價值等于或低于800美元的包裹,征收相當于貨值120%或100美元的關稅,并從6月1日起再次上調至200美元。
鑒于較高的關稅水平,部分利潤率本就不高的美國進口商,難以通過漲價轉嫁成本。加之關稅生效通知期極短,不少美國進口商已選擇暫停甚至取消訂單,重現新冠疫情初期的訂單“斷崖”式下跌。
美國大型電商公司亞馬遜,近期就取消了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制造的多種產品的訂單。
Vizion統計數據
根據集裝箱貨運數據公司Vizion的統計,與3月24日-31日相比,4月1日-8日的全球集裝箱訂艙量環比下跌49%;同期,美國進口箱量環比下跌64%,美國從中國進口箱量也環比下跌64%,美國對中國出口箱量環比下跌36%。
Vizion分析稱,美國進口“預訂凍結”現象普遍,全球貿易動蕩蔓延。訂艙量大幅下跌與特朗普宣布大幅加征關稅的時間節點相吻合。
訂艙量的下降,直接影響運力需求和運費走勢。
德路里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,今年3至4月,全球主要東西向航線停航航次升至198次,同比增長46.47%。同時,在4月15日至5月18日的5周時間內,預計約44個跨太平洋東向航次被取消。
德路里分析稱,航次取消數量大幅增長的原因有兩個:一是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,二是貨運量預期下降。
跨太平洋航線(亞洲至北美西)航次取消情況
值得關注的是,運力的下降促使運費小幅上漲。
根據德路里發布的世界集裝箱運價指數,4月4日-10日,上海-紐約基本港運價環比此前一周上漲2%,至3,976美元/FEU,上海-洛杉磯基本港運價上漲3%,至2,815美元/FEU。德路里預計,未來數周,由于美國關稅和空班數量增加,運價或呈上升趨勢。
針對關稅戰給集運市場帶來的影響,德路里供應鏈咨詢負責人Philip Damas認為,中美關稅調整預計將深刻改變全球集運業生態,迫使市場參與方重新評估供應鏈布局、市場策略與服務路徑。此外,高額且不均衡的關稅壁壘,預計將收縮全球貿易總量,改變貨量分布格局,形成新的市場秩序。
市場的變化對于中小貨代而言,或許更加殘酷。
有跨境電商物流企業人士就認為,隨著美國關稅大漲,海關查驗率提升,或將淘汰一些中小貨代公司,還會有更多不合規的貨代公司爆雷。“這將是一個洗牌的過程。”
(本文來源于中國航務周刊)